企业微信产品折扣下单

营销日历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营销快讯 > 今日热门

今日热门

什么是适合当代中国的「品牌」和「营销」?

2023-02-28今日热门
上周,我们举办了 2023 年开年、也是这次放开以后营销行业的第一场大型峰会。
上周,我们举办了 2023 年开年、也是这次放开以后营销行业的第一场大型峰会。

距离 2020 年的上次峰会,竟然已经 2 年有余。

2 年期间,我们好久不见,但这 2 年风云万变。

还记得 2020 年,刀法从女子刀法,改为刀法,立下使命“成就中国好品牌,带领走向全世界”。

而我自己,也从当时怀孕 2 个月,到今天已经是一个 20 个月宝宝的妈妈了。

2020 年新消费井喷,我们陪伴着行业一起崛起和成长;2023 年,我们再看这个行业,中国的品牌化趋势仍然势不可挡。

我们会发现行业整体分成三波:

第一,新锐品牌,已经一部分从 0 到 1,到了从 1 到 10 的阶段,开始思考如何从网红到长红;

第二,成熟品牌,无论是外企还是民企,都发现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不管是人群需求变化,还是数字化变化,所以开始寻求组织内的第二次创新;

第三,我们也观察到,更多产业带出身的中国上一代创业者,他们的二代正在成长,想要利用家里的优势,去成就各个更多领域的品牌;


2023 年,我们仍然相信,成就中国好品牌,并且会走向全世界。

有了使命以后,我们一直在想,如何能在这个使命下,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来解答这个命题。

我相信,成就品牌的核心是要有正确的品牌营销道魂法术器。

「好的」品牌营销 = 可持续、有利可图地创造价值和传播价值

既要建设品牌,也要有利可图,所以才成为品效协同。也是这次大会叫品效峰会的原因。

在峰会上,作为开场嘉宾,我分享了这两年我在品牌营销方面的思考。现在,我精心整理了这篇当天分享内容的脱水干货版,希望能够给更多中国品牌人带来启发和价值。


01

中国品牌的机遇


我想大家最好奇的一个问题是过去 2 年大家都是怎么过的、未来大家都准备怎么做、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个市场。

所以,我先来讲讲我所感受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我个人对中国未来品牌营销的判断。

首先大家应该能感受到,这几年做品牌,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

为什么这么难呢?

我先来说说机会在哪里——

我们可能会被过去 3 年搞得失去了方向,但其实,中国品牌的机会一直是非常明确的。

首先,从中国的宏观政策和大方向,包括国家十四五的解读来看,中国品牌一定是大有所为。

前两天,大家一定都看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制定本纲要。

这标志着品牌进入决策层视野。

虽然整份文件以「质量强国」为主题,但「品牌」一词总计出现 38 次。文件开头即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并设立了到 2025 年“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这一宏大目标。

其次,从文化上来看,中国品牌也有重大机会。

混沌学园创新领教、企业战略顾问沈攀曾经跟我分享过,他说,文化曲线往往会落后于消费曲线一个周期。

当一个社会处于贫穷落后的时候,传统文化往往会成为批判和反思的对象。

当社会处于上升期的时候,人们会主动挖掘文化的闪光点,从中找到自我认同的来源。

而当文化曲线超过消费曲线的时候,就会开始文化输出

我们看美国的品牌诞生时间线。

我们就会发现,虽然 1894 年美国已经是全球 GDP 第一了,但由于文化曲线还没跟上,仍然只有杜邦等工业品牌被认可。

但是二战之后,美国人民开始需要自我认同,于是冒险、自由、开放变成了美国品牌力的内核,有更多的美国品牌例如雅诗兰黛、美宝莲开始诞生,可口可乐也渐渐崛起。

1991 年苏联解体后,美国开始文化输出,出现更多的文化品牌,例如 Disney、Netflix 等等。

这说明品牌强则国强,国强则品牌强。

我们今天看中国,过去一直是在批判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一直在成长。


我们现在还在美国的二战前的阶段,仍然有许多中国消费品牌还没有显现。但随着我们文化曲线跟上消费曲线以后,会有更多的中国品牌崛起,甚至走向海外。

之前在讲我的动势能四象限的时候也提到,我们去观察国外品牌的诞生路径,也是从大快消大通货品牌,不断地往右上角迁移,出现更多势能品牌和文化品牌。

今天的中国品牌,谈文化输出可能还为时过早,到 2025 年可能有戏。

但是富有中国新一代人群的民族认同感的消费品牌,非常值得研究。


02

中国品牌的矛盾

但是为什么过去做品牌这么难呢?


卷当然是一个原因,但什么时候中国没有卷过?

更重要的原因是,目前中国市场存在着两重矛盾:

1、消费升级和经济冲击的矛盾

2、品牌升级和效果升级的矛盾

第一重矛盾,中国的消费升级和过去 3 年经济颠簸的矛盾。

客观来说,外界宏观政策的变化和经济变化,是过去 10 年从来没有过的颠簸程度。

如果说我们品牌像一艘小船,那这个浪也实在太大了。

2021 年中国经济还坚挺,2022 年就因为各种外界原因打击严重,中国消费市场遭遇了重大冲击。

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下,品牌这个词的出现明显下滑。


这是第一重矛盾。

明明知道消费应该要升级,结果疫情短期冲击,又只能面对消费降级。

第二重矛盾,是品牌化和数字化的矛盾。

数字化的出现,让效果衡量变得越来越透明了,但同时,品牌们越来越急功近利地需要看到效果。

而随着效果能够被越来越多看到,我们却越来越难以相信品牌了。

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数字化能衡量的维度还没有真正包括品牌。

所以数字化目前带来的是大家对“术”的过度追逐,反而越来越忘记“道”了。

倒是在海外,数字化的进程已经让许多大品牌开始关注人群资产、关注 DTC 了。但是仍然还有很多命题没有解开。

基于这两层矛盾——消费升级和经济波动、品牌化和效果化的冲突——如何把品牌和效果合一和协同,变成全球大课题。


03

中国品牌的定义

我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首先,我认为,市场可能需要一套“当代中国的品牌标准”,这个标准需要考虑到中国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

一方面,中国品牌的整体方向一定是朝着文化驱动的势能品牌走的;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复杂又务实的民族,产品质量和性价比,是绝对丢不掉的。

所以中国需要的是有“心价比”的、基于中国新一代人群认同感的、产品创新下质量还有保证的品牌。

简称——既要又要还要。


麦肯锡最近发布了 2023 年中国消费市场的五大趋势,包括中产阶级继续壮大、高端化势头延续、选择更明智、产品为王、本土企业正在赢得市场。

我认为本质上和我说的是一样的。

中国中产阶级持续扩大,其实并没有消费降级,只是更加理性,高端人群仍然需要高端选择,产品为王是核心,而中国品牌更懂中国人,在社会上行期,会更容易得到中国民众的支持。


04

中国品牌营销的方法论


其次,我们需要一套新的标尺去衡量品牌和营销。

中国当下的品牌问题是复杂的,但是我们用来解决品牌问题的办法却不够符合中国当代的情况。

但其实,我觉得中国当下的品牌营销论,应该是全球领先的,因为我们现在一个其他国家都前所未有的经济位置、数字化领先程度。

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是,无论是看阿里的 AIPL 还是抖音 5A 模型,都是基于传播路径,并不注重品牌。

品牌就像是人人都想要的很美好的东西,却和生意背道而驰。

所以第一件要定义的事,就是为什么做品牌能增长生意和怎么做品牌才能增长生意。

在研究这件事的路上,我发现,之所以过去这件事无法关联,是因为我们把营销路径想的太单一了

我们之前总会觉得品牌是关于知名度、溢价的事,所以做品牌的核心就是“让他看起来很有钱 + 很有名”。

那所谓的品牌热爱(brand love)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05

重新定义品牌价值


所以,品牌价值怎么衡量,它和生意的关系是什么?

我把品牌价值思考成一个立方体:如果你要增加它的体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么拉长度,要么拉高度 ,要么拉深度。

相应的,这和生意模式息息相关。

广度,直接带来的是知名度;

高度,就是溢价程度;

深度,就是粘性,转化成生意指标,是复购和转介绍。


我之前所说的“动势能品牌理论”,把它套进这个立方体中,你可以理解成,动能品牌核心在打造的是“品牌的广度和相应高度”;势能品牌在打造的是“品牌的高度和深度”。

所以同样是一个品类,例如咖啡,你会发现他们的营销动作截然不同。

隅田川更多的是用广度高的流量明星,去打一个口粮咖啡的概念;而三顿半更多的是用文化圈层小众但有一定调性的人,去打一个人群认同感。

这没有对错,都是当下的选择。没有高低之分。

但纵观接下来的形势,我认为,动能品牌是有大机会的,但随着去中心化的分割,会出现越来越多属于势能品牌的机会。

主要是动能品牌所需要的“广度”,很难再达到那个大体量的最大公约数了,渠道、媒介都在碎片化。

当整个市场进入增量转存量的状态,打横切面比切纵切面更有效果。

翻译一下,在增量市场下,做动能品牌是有最大效应的;但在存量市场下,其实做势能品牌,切一撮人群更容易入手。


06

品牌价值和营销链路的关系


如果说品牌是立方体,那它和生意的关系是什么呢?

如果我今天把品牌深度做深了,复购和推荐真的能呈现出它该有的商业价值吗?

这个往深了讲,简直是一个哲学问题:到底是跟很多人过一夜, 还是跟一个人相伴到老。

在这样的语境下,再看 5A 模型,你就会发现它有漏洞——因为它到了复购就没了。

童话故事都是这么结尾的,married happily ever after,但其实结了婚还有很多后续的。

所以我认为用户还有至少 3 个节点没有被囊括:复购 、重爱和转介绍。

这也是为什么,“后链路经营”成为了现在的关键,“全域经营”是关键词。

如果我们做的是深度的势能品牌,那我们要考虑的是,怎么能让用户在我们这里买更多、更好。

去年年底,我用 Babycare 和小仙炖举了例子,它们已经开始,具体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回到三顿半和隅田川,面向三顿半要打的这群文艺群体,其实也许不该只是做咖啡,而是应该出更多的文化衍生品,或者更高客单的咖啡年卡。

这样才能把自己建立的大量的粘性人群势能给放大。

而隅田川,则要一心一意去做大分销大渗透。


07

品牌成长路径


最后还要讨论一个问题,叫所谓的“品牌路径”。

成为品牌不是一晚上的事,它有节奏。

过去,我们总结过去比较稳妥的路径是,从动能到势能的爬坡。

但是未来也有可能是反过来的,先从山顶上站着然后慢慢涟漪般蔓延开来。

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先卖个关子,大家可以期待刀法后续的内容。


08

总结


总而言之,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中国品牌在矛盾中存在着机遇,以及中国品牌的成就路线不只是一种。

我一直相信商无定论,没有一种打法是绝对正确的,我的观点也肯定不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我可以做的是,总结背后的适配性,至少帮助大家找到一个位置感,去寻找哪些方法适用于自己。

所以我总结了四个刀法模型:

我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底层框架,一个更包罗万象的平台,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当下的变化,和自己所在的位置,并且能够更从容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营销打法!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