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产品折扣下单

营销日历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营销快讯 > 名家专栏

名家专栏

顶尖文案TOPYS:“今天,你内卷了吗?”

2020-10-28名家专栏
传说,现在互联网公司里,同事之间提到加班时都这样讲:“今天你内卷了吗?”“是的,又是内卷的一天。”
传说,现在互联网公司里,同事之间提到加班时都这样讲:
 
“今天你内卷了吗?”
“是的,又是内卷的一天。”
 
 
今年,似乎没有哪个词比“内卷”更让人上头,从职场卷到幼儿园,再从中国卷向整个东亚。甚至在阐述观点或者抒发情绪时,用上诸如“囚徒困境”、“马尔萨斯陷阱”、“内卷”等几个让人半懂不懂的术语,就是要比正常说话显得更高级。
 
你瞧,连这都卷起来了。
 

“内卷是什么意思?”

 
在百度指数中,与“内卷”一词关联最高的搜索词句为“内卷是什么意思?”
 
 
先来解释一下它的原意。
 
内卷(involution)一词,来源于克利福德·格尔茨的《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词是演化(evolution)。在这本著作中,作者讨论了爪哇岛的农业始终是劳动密集型,停止演化,并未产生技术或者政治的变革的现象。
 
格尔茨的“内卷化”理论在1985年,被中国学者黄宗智引入中国农村研究。之后,这个词被引申到不同的领域,如今,已然成为互联网高频词,指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层面的自我消耗和自我重复现象。只要是没有产生发展或创造等质变,似乎都可以纳入到内卷的范畴之中。
 
诸如“后乔布斯时代,库克的苹果内卷了吗?”其中的“内卷”,就是“没有突破”的代名词。
“自从乔帮主离世后,苹果越来越不行越来越平庸的调子就没停止过。简中互联网圈一直试图给苹果打上创新乏力、平庸无趣的标签。”
 

内卷是时代情绪

 
但“内卷”一词从今年四月底异军突起,绝不仅仅是由于词语含义的本身。互联网上,“内卷”背后所代表的时代情绪,比本身的意义更重要。
 
人们对“内”“卷”两个字本身的联想远比它的原意更有传播力。“内”,自外而入也。与外相对,指有边界的区域。“卷”,裹也,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让人联想到作茧自缚。“内卷”两字从直观印象上,能给人困顿、被囿于其中不得出的状态。如无意义地在滚轮上奔跑的仓鼠——甚至还要更糟,仓鼠的滚轮可没有越跑越小。用这个词形容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内部消耗并停滞不前的情绪,似乎再合适不过。
 
 
用一个最令人有代入感的例子:在一家公司,所有员工都按时上下班,完成8小时的工作量。但突然有新员工到来,自愿加班完成10小时的工作量,以换得领导的欣赏与嘉奖。为了与之竞争,获取更多利益,原本按时上下班的员工也打起精神加班,久而久之,10小时的工作量反而成为常态,员工平白多付出劳动,却不再能换取与付出相应的报酬与嘉奖。
 
与其说这个词火了,不如说我们的情绪被这个词触发了。它突然爆红,正是因为形象地描述出人们在当下社会中所处的困境,人们愤懑、不安、失望与自嘲,在这一刻找到了合适的标签。
 
“小学生家委会家长比拼资源”是”内卷“,“985硕士当银行柜员”是”内卷“,地产教育金融行业更是被“内卷”的重灾区。
 

当我们说“内卷”时

 
最近频频被刷上首页的文章中,内卷两个字总在一众大同小异的标题党中吸引你的视线:
 
“当前最内卷的行业/专业是什么?”吃瓜群众蓦然发现吃瓜吃到了自家;“内卷,已从娃娃开始。”刚刚为人父母的年轻夫妻心头一跳;“被‘内卷’裹挟的我们还有出路吗?”考研、求职者和996的打工人在愤懑中咬紧牙关;“被内卷困住的年轻人太难”,凌晨三点的电脑屏幕面前,传来一声叹息。
 
有关内卷,在澎湃新闻的《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一文中,项飙先生说:
所谓内卷性不仅仅是说竞争激烈不激烈的问题,而是说白竞争,明明知道最后的收获也没有什么,大家还是要竞争。不知道除了竞争之外,还有别的什么方式值得去生活。如果你退出竞争的话,你有道德压力。”(项飙)
 
南风窗发布《人生是张饼,内卷是宿命》中,认为内卷是一种恶性竞争:
但在内卷化的世界中,竞争成了拼命,我们都愿意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去换取只可以毫厘计的竞争优势:宁可饿死自己,也要累死对手。在这种环境下,人人都很累,但人人收效甚微且彼此怨怼。(赵英男)
 
三联生活周刊在上个月发布《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引发众多热议与共鸣:
“在大学里,学生因‘内卷’而迷茫,教师因找不到潜心治学的学生而苦恼。中国两所顶尖高校发生的困境是:揭开漂亮的指标、体面的成功,这些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徐菁菁)
 
同时“内卷”一词由于模糊的定义,还能同原本的表达情绪微妙的对立形式出现。
 
网传,上周从华为内部火出圈的一篇文章《什么叫内卷?》举出七大让工作低效的“内卷”场景。名为内卷,实为低效。“内卷”原本感性的负面情绪不见了,转而成为理性的工作方法论探讨:
“生活中许许多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头苦干,乐此不疲……但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叫内卷。”
 
究竟是语义的延伸,还是词语的滥用?不过,在“万物皆可卷”的时代,这都不重要。有繁杂的信息量,都是属于我们时代的内卷——与爪哇岛已经不同了。
 
但还是要问一句:今天你“卷”了吗?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