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产品折扣下单

营销日历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营销快讯 > 今日热门

今日热门

城市如何全球营销?欧洲三城案例精彩解析!

2022-07-27今日热门
每周六举行的国家大剧院线上音乐会,数十万人“同场”聆听。人气爆棚的电子音乐网络直播间,近百万人次点击见证“云蹦迪”……音乐,在每一个时刻与城市共振。
每周六举行的国家大剧院线上音乐会,数十万人“同场”聆听。人气爆棚的电子音乐网络直播间,近百万人次点击见证“云蹦迪”……音乐,在每一个时刻与城市共振。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语境下,城市需要以全球尺度思考自身定位。国际区域形象协会主席罗伯特·戈佛斯曾说:“在全世界人们的脑海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存在感,是当下城市发展与营销的挑战。”


奥地利维也纳、意大利博洛尼亚、比利时根特,这些有着丰厚艺术底蕴的城市,如何以音符奏响现代新篇章?让我们走进“音乐之都”,走进城市的又一种可能。

历史性城市景观

的保护和深度开发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于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小盆地中,山明水秀,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行而过。

图片说明:维也纳,夏夜音乐节现场。

18世纪,社会进步带来艺术繁荣,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它的名字始终和音乐连在一起。许多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等,都曾在此度过多年的音乐生涯。

由此,维也纳的风中仿佛也带着细碎音符。许多家庭聚会时,都有室内演奏表演的传统。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在这里,随处可见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都以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王宫花园的草坪上,用鲜花组成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整座城市宛如凝固的音乐。

在著名景点斯蒂芬斯教堂后的一条小街,数到第五个门牌,便是一幢欧式楼房,走进敞开的单扇木门,抬级而上,莫扎特纪念馆就在眼前。

在这里,可以不懂德语,但音乐及其留下的痕迹,参观者都有自己的感知。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的造型大方美观,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被称为“金色大厅”的,则是音乐之友协会大厦,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

金色大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音乐会在此奏响,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恢复。

百年音乐人文底蕴,在现代都市的“关注度竞争”中,优势显著。这背后,是维也纳对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保护和深度开发。对于许多同样有“家底”的城市来说,如何综合考量当代建筑、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历史性景观完整性三者,是一道至关重要的大题。

维也纳交出的答卷上,努力将历史城市视为历史和当前发展的动态叠合,强调自然环境和人工建成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引入当代建筑时,避免城市的历史性格受到损害,保护历史城市的结构与形式特点,通过高品质的设计使得当代建筑成为历史性城市景观价值的有益补充。

多元音乐教育

当咏叹调与学术相遇


博洛尼亚悠久的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17至18世纪的博洛尼亚乐派。它是意大利最具荣耀的乐派之一,与威尼斯乐派、那不勒斯乐派比肩。

 
图片说明:博洛尼亚街头即景。

作为意大利北部的文化名城,它拥有全欧洲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这一建于1088年的学术机构也是意大利第一个设立艺术、音乐、戏剧表演专业的大学,很早就开始了古典音乐教育。从那时起,教育在这座城市的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令其无惧时代更迭,始终焕发着青春。

博洛尼亚设有多个音乐机构,甚至将一些荒废的宫殿修缮后用于教学。比较知名的机构包括建于1666年的皇家爱乐学院,以及曾由罗西尼掌管多年的里西奥音乐学院。这位意大利音乐大师不仅在博洛尼亚任教职,年轻时还曾在这里学习作曲和大提琴,并创作了多部经典歌剧作品,流传至今。

博洛尼亚的大多数音乐档案保存在国际音乐图书馆中,它的前身是18世纪宏伟的桑吉内蒂宫殿。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乐器和原版乐谱外,馆内还有一座价值连城的帕德·马提尼图书馆,收集了那个时代伟大作曲家的书信和肖像,正因此,人们才得以知晓维瓦尔第、拉莫、多梅尼科·奇马罗萨、塔尔蒂尼、巴赫以及年轻的莫扎特的模样。

时至今日,博洛尼亚对音乐的蕴养从未停止。除博洛尼亚市政歌剧院、菲娜莫妮卡研究所等专业音乐机构以外,当地还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许多音乐组织,这些组织常常深入校园举行音乐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博洛尼亚还有许多针对儿童的传统音乐项目。“我们希望让孩子在不同的音乐项目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音乐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他们最终也许不会成为一名音乐家,但应该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鉴赏者。”当地一位官员表示。深度多元的音乐教育从青少年开始,不仅提升市民整体音乐素养,也为音乐市场培育了大批从业者和潜在消费者。

 
图片说明:柱廊是当地特色建筑。

在瞬息万变的当下,仅做好文化的传承保护远远不够。博洛尼亚市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快速全球化对本地音乐文化与产业的冲击,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音乐产业的融合发展,希望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求新求变,开放融合,在全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拥有一席之地。

以博洛尼亚市政剧院为例,近年来,其在剧目打造、演出交流、技术支持、音乐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强国际合作。每年博洛尼亚政府与超过1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签约,邀请他们来此交流演出,参加当地的音乐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将国际元素融入本地音乐文化与产业。

城市空间分隔

转角遇到舞台

与维也纳、博洛尼亚一样,比利时小城根特同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音乐之都”。与前两者不同的是,后者虽然在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于城市音乐发展领域有所建树,但在音乐史上并不那么如雷贯耳。真正令“音乐之都”美名远扬的,是有着160多年历史的根特音乐节,这是比利时乃至整个欧洲的音乐盛典。

每年,政府都拨出巨款支持根特音乐节,其中包括蓝调唱片节、国际街头剧场、国际木偶艺人节和室内电子音乐节等。在城中11个音乐广场上,人们可以免费欣赏各种音乐流派的表演。每年近2000场音乐演出,千万游客慕名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独特的城市空间设置歪打正着,成为根特音乐节不可或缺的亮色——

一切要从它的历史和地理坐标说起。城市一河两岸,河东是香草河岸,河西是谷物河岸。顾名思义,一边曾是香草交易中心,一边则是谷物交易中心,二者各司其职,共同造就了根特的商业荣光。时值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之际,一名前往英国学习科技和现代工厂运作的年轻人带回一台纺织机,由此发端,根特成为欧洲大陆第一个步入纺织业革命的城市。悠久的商业传统令其城市发展更加多元。

即使在塔尖云集的欧洲,根特的天际线也属密集。始建于1313年的钟楼,是根特老城的制高点,钟楼下的布料大厅取代了一般欧洲城市中市政厅的核心地位,不但是最大的行会建筑,也是与教堂分庭抗礼的市民建筑。一座座教堂和钟楼巧妙地将老城分割为一个个广场。从现代意义的城市空间管理角度来看,这一分散式布局意外地成为根特音乐节的“招牌”——转角遇到舞台。

 
图片说明:根特夜晚即景。

与其他绝大多数音乐节不同的是,这里举办的音乐节没有什么真正的主场地,而是根据所处公共空间的形状大小,设置不同的舞台,每个街角、每块空地,都能见到乐者与爱乐人之间的互动。漫步城中,随时停下享受音乐。

古堡教堂边,交响乐队一曲巴赫独具风味;临河艳阳下,爵士舞台令人忍不住停步慢摇。草地一侧,常有观众参与性极强的群舞表演。领舞女士双臂抱着一只半人高的梅花鹿玩偶,放在哪位观众面前,他便哈哈笑着上台一起跳起来。其他观众在台下,就着好喝的比利时啤酒,纵情歌舞。

值得一提的是,市政府为单纯以音乐为生的音乐家提供了特殊的社会保障,给了他们更多资金支持,鼓励更多人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与实践。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